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法律知识 工伤赔偿 离职原因倒闭赔偿金怎么办

离职原因倒闭赔偿金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8-03 12:50:27 浏览:0 【 字体:

在职场生涯中,公司因经营不善、市场变化等原因倒闭的情况并不少见。当公司面临倒闭,员工往往需要办理离职手续,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自己能否获得赔偿金、能获得多少以及如何拿到这笔钱。很多员工在这种情况下会感到迷茫,担心公司倒闭后无力支付赔偿,或者不清楚赔偿的计算方式。本文将围绕“离职原因倒闭赔偿金怎么办”这一核心问题,详细解答相关疑问,并扩展说明赔偿金计算标准及公司无力支付时的应对方法,帮助大家清晰了解自身权益。

一、离职原因倒闭赔偿金怎么办

当公司因倒闭(即破产、解散等情形)导致劳动合同终止时,员工有权获得经济补偿,而非赔偿金(赔偿金通常针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公司倒闭属于法定终止情形,支付的是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六条规定,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等情形下,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获取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补偿资格:只要员工与公司存在合法劳动关系,且非因个人过错(如主动辞职、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离职,公司倒闭时就有权获得经济补偿,不受工作岗位、入职时间长短(即使入职不满1年也可能有)影响。

2. 了解计算标准: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0.5个月工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若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则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3. 主张权益的途径:公司倒闭时,通常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员工应及时向公司清算组或破产管理人申报经济补偿债权;若公司未依法支付,员工可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裁决生效后,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公司的破产财产。

二、公司倒闭员工赔偿金计算标准

公司倒闭时员工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是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员工能获得多少补偿。结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及相关司法实践,具体计算方式可拆解为“工作年限×月工资基数”,以下从两个关键维度详细说明:

1. 工作年限的认定

工作年限按员工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时间计算,需注意以下特殊情形:(1)连续工作满1年:从入职第一天起算,满12个月即算1年,例如2022年3月入职,2023年3月满1年,可获1个月工资补偿;(2)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如工作10个月,按1年算,获1个月工资补偿;(3)不满6个月:按0.5个月工资计算,如工作4个月,获0.5个月工资补偿;(4)非因本人原因从原单位被安排到新单位工作的,原单位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单位工作年限(如公司并购、重组后员工转入新公司)。

2. 月工资基数的确定

月工资基数以劳动合同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准,若员工工作不满12个月,则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平均工资。需注意:(1)工资范围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加班工资、津贴、补贴等所有货币性收入,不包括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非货币性福利;(2)若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计算,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例如当地社平工资3倍为15000元,员工月工资20000元,则按15000元计算,工作15年也仅按12年算,补偿12×15000=180000元);(3)若员工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如员工因公司拖欠工资导致月平均工资低于最低工资,以最低工资为基数)。

举例说明:员工A在公司工作3年8个月,劳动合同终止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9000元(未超过当地社平工资3倍),则经济补偿=4×9000=36000元;员工B工作5年3个月,月平均工资25000元,当地社平工资3倍为20000元,则补偿=5.5×20000=110000元。

三、公司倒闭没钱支付赔偿金怎么办

不少员工担心公司倒闭后“人去楼空”,无力支付经济补偿,这种情况下并非无法维权,可通过以下途径保障自身权益:

1. 申报破产债权,参与清算分配

公司倒闭后若进入破产程序(包括破产清算、重整、和解),员工应在规定期限内向破产管理人申报经济补偿债权。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首先清偿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之后才清偿破产人欠缴的其他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清偿普通破产债权。因此,员工经济补偿在破产清偿顺序中优先级较高,只要公司有破产财产,员工债权通常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清偿。

2. 追究股东或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若公司股东存在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如认缴出资未实缴)、抽逃出资等情形,导致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员工可依据《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要求未出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若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员工债权无法实现,员工可要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3. 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公司剩余资产

若公司未进入破产程序,但确实无力支付补偿,员工可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债权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依法查询公司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财产信息,对发现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并拍卖,用拍卖所得优先支付员工补偿。即使公司暂无财产可供执行,员工也可申请将公司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法定代表人高消费,待公司有财产时可随时恢复执行。

公司倒闭时员工经济补偿的获取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维权途径,即使公司暂时无力支付,也可通过申报债权、追究股东责任、强制执行等方式争取权益。

本文详细解答了公司倒闭时员工离职赔偿金(经济补偿)的获取方式、计算标准及公司无力支付时的应对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清晰了解自身权益。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情况中可能涉及公司是否进入破产程序、工资是否拖欠、股东出资情况等细节,处理方式会有所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阅读全文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