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被公司骗怎么办啊怎么赔偿
发布时间:2025-08-06 21:50:06 浏览:0 【 字体:大 中 小 】
在工作中遭遇工伤本就是身心俱疲的事,若此时公司不仅不主动承担责任,反而通过隐瞒、拖延、签订不公平协议等方式“欺骗”劳动者,无疑会让维权之路更加艰难。许多工伤职工常陷入“公司不认账”“赔偿款被克扣”“私了后发现亏了”的困境,却不知道如何收集证据、启动维权程序。本文将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案例,详细解答“工伤被公司骗怎么办、怎么赔偿”,并针对常见的维权难点提供解决方案,帮你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一、工伤被公司骗怎么办啊怎么赔偿
当遭遇公司“欺骗”时,首先要明确“骗”的具体情形,常见的有:公司否认劳动关系、拖延或拒绝申报工伤、以“私了”名义签订远低于法定标准的赔偿协议、伪造证据逃避责任等。针对这些情况,维权和索赔需分步骤推进:
1. 固定劳动关系证据,明确工伤认定前提。无论公司是否承认,劳动关系是认定工伤的核心。需收集劳动合同、工资转账记录(银行流水备注“工资”)、考勤表(打卡记录、排班表)、工作证、同事证言(需注明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工作中受伤的现场照片或视频等。若未签订劳动合同,可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仲裁委一般会结合工资发放记录、工作内容等综合认定。
2. 自行申请工伤认定,避免超过法定时效。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公司需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工伤,若公司不申报,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在1年内直接向社保局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或仲裁裁决书)、医疗诊断证明(包括初诊病历、CT报告等)。社保局受理后会进行调查,即使公司不配合,只要证据充分,仍可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
3.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工伤认定后,若伤情影响劳动能力(如骨折、神经损伤等),需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确定伤残等级(1-10级,1级最重)。鉴定结果是计算赔偿金额的关键依据,比如10级伤残可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个月本人工资),5级伤残则为18个月本人工资。
4. 计算法定赔偿金额,协商或仲裁索赔。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符合工伤保险目录的全额报销)、停工留薪期工资(按原工资福利待遇,一般不超过12个月)、护理费(根据护理依赖程度确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社保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解除劳动关系时,由社保和公司分别支付,具体标准各省不同,如广东10级伤残合计12个月社平工资)。若公司拒绝按法定标准赔偿,可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后公司不履行的,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工伤赔偿私了协议被骗能反悔吗
部分公司会在工伤发生后主动提出“私了”,用远低于法定标准的金额诱导劳动者签订协议,比如仅赔偿几千元就要求放弃所有权利。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并非只能“认栽”,符合条件时可反悔并主张法定赔偿。
1. 私了协议可撤销的3种情形。根据《民法典》,若协议存在以下情况,劳动者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一是公司以欺诈手段(如隐瞒法定赔偿标准、谎称“不私了就一分钱拿不到”)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协议;二是协议内容显失公平,即赔偿金额远低于法定标准(实践中一般认为低于法定标准70%可认定为显失公平);三是存在胁迫、乘人之危(如以开除、扣发工资威胁)。
2. 反悔需在法定时间内提出,并提交证据。撤销权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超期则权利消灭)。申请撤销时需提交私了协议原件、法定赔偿金额的计算依据(如伤残等级鉴定书、当地社平工资数据)、证明公司欺诈或显失公平的证据(如沟通记录、公司承诺“后续还会补钱”的录音等)。例如,广东某案例中,劳动者签订1万元私了协议后,经鉴定为10级伤残(法定赔偿约15万元),法院认定协议显失公平,判决公司补足差额。
3. 已履行的协议不影响反悔后的索赔。即使劳动者已领取私了协议中的赔偿款,只要成功撤销协议,仍可主张法定赔偿,但需扣除已领取的部分。比如协议赔偿2万元,法定应赔10万元,撤销后公司还需支付8万元。
三、公司不配合工伤认定怎么办
公司不配合工伤认定是维权中的常见难题,比如拒绝出具劳动关系证明、不提供事故现场材料、甚至否认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此时劳动者无需依赖公司,可通过法律途径自行推进认定程序。
1. 自行准备材料,直接向社保局提交申请。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公司不申报工伤时,劳动者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无需公司盖章。需准备的材料包括:①《工伤认定申请表》(社保局可领取,劳动者本人签字);②劳动关系证明(如前所述,没有劳动合同的用工资流水、考勤记录等替代);③医疗诊断证明(需注明受伤时间、部位、诊断结果);④事故经过说明(需详细描述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可附现场照片、视频或同事证言)。
2. 社保局调查时,积极配合并补充证据。社保局受理申请后,会向公司发出《举证通知书》,要求公司在15日内提交是否属于工伤的证据。若公司无正当理由不提交,社保局可根据劳动者提供的证据作出认定。实践中,若公司否认劳动关系,社保局可能中止认定程序,此时劳动者需先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仲裁周期一般45-60天),拿到裁决书后再恢复工伤认定。
3. 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若社保局作出“不属于工伤”的认定,或公司对“属于工伤”的认定不服,双方均可在6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法院对工伤认定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劳动者需在诉讼中提交劳动关系、受伤事实等证据,证明工伤认定结论正确。例如,北京某案例中,公司主张劳动者“因个人原因受伤”,但劳动者提交了工作群通知(证明受伤时在执行工作任务)、现场监控视频,法院最终维持了工伤认定结论。
遭遇工伤被公司欺骗时,劳动者切勿因公司的拖延或威胁而放弃维权。只要及时固定证据、在法定时效内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并通过协商、仲裁、诉讼等途径主张权利,就能依法获得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法定赔偿。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工伤赔偿标准(如社平工资、一次性医疗/就业补助金)存在差异,具体金额需结合当地规定计算。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射门把人踢伤了怎么办赔偿

工厂未按时发货怎么办赔偿

医生物件丢失怎么办赔偿

把别人的酒碰碎怎么办赔偿

收到瑕疵的商品怎么办赔偿

老婆离婚赔偿一万元怎么办

潮玩买到瑕疵怎么办赔偿

被诬告撞人怎么办赔偿

人行道板破裂怎么办赔偿

被大卡车撞了车怎么办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