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法律知识 工伤赔偿 被店里的猫抓了不赔偿怎么办

被店里的猫抓了不赔偿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7-23 15:20:14 浏览:0 【 字体:

生活中,不少店铺会养宠物猫吸引顾客,比如咖啡馆、宠物店、甚至一些文创小店。但如果在店内消费时,不幸被店里的猫抓伤,店家却拒绝赔偿,这种情况该如何维权?本文将从法律责任、处理步骤、赔偿范围等方面详细解答,帮你理清维权思路。

一、被店里的猫抓了不赔偿怎么办

遇到被店里的猫抓伤且店家拒绝赔偿的情况,可按以下步骤逐步维权,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1. 固定关键证据:第一时间用手机拍摄伤口照片、视频(记录伤口位置、红肿程度),保留就医凭证(如门诊病历、狂犬疫苗接种记录、医疗费发票等),同时保存与店家的沟通记录(微信聊天、录音、监控录像等),这些证据能直接证明“受伤事实”和“侵权行为与店家的关联性”。

2. 主动协商沟通:携带证据与店家再次沟通,明确告知其法律责任(依据《民法典》第1245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侵权责任),并提出合理赔偿诉求(如医疗费、误工费等)。沟通时可录音,若店家态度强硬,录音可作为后续投诉或诉讼的辅助证据。

3. 向监管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可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官网、小程序)提交投诉,说明情况并附上证据。市场监管部门会介入调解,督促店家承担责任。若店铺未对宠物采取安全措施(如未圈养、无警示标识),还可向当地城市管理部门举报违规养宠行为。

4. 提起法律诉讼:若投诉后店家仍拒绝赔偿,可准备起诉状(写明原告、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理由)、证据材料(伤口照片、就医记录、沟通记录等),向店家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会根据证据判定店家责任,若胜诉,可申请强制执行赔偿款。

二、被店里的猫抓伤,店家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店家作为店内猫的“管理人”,是否承担责任需结合《民法典》中关于饲养动物侵权的规定判断,具体责任如下:

1. 无过错责任(默认担责):根据《民法典》第1245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意味着,只要店内的猫抓伤了顾客,无论店家是否有过错,默认需要承担侵权责任,除非店家能证明“被侵权人故意挑逗、攻击猫”或“因重大过失(如强行抱猫、投喂危险食物)导致受伤”,此时可减轻或免除责任。

2. 未采取安全措施的加重责任:若店家未对猫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如未用笼子、绳子约束,未在显眼位置张贴“小心宠物”警示标识,未定期给猫接种疫苗等),根据《民法典》第1246条,“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这种情况下,店家几乎无法免除责任,需全额赔偿合理损失。

3. 补充责任(特殊情形):如果店内的猫是顾客或第三方临时带入,而非店家饲养或管理,此时店家若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如未劝阻带猫入店、未及时制止危险行为),根据《民法典》第1198条,需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赔偿后可向实际侵权人(猫的主人)追偿。但“店里的猫”通常指店家长期饲养或管理的宠物,因此该情形较少见。

三、被猫抓伤后,赔偿范围包括哪些费用

被店里的猫抓伤后,可主张的赔偿费用需结合实际损失确定,具体范围如下:

1. 医疗费:这是最核心的赔偿项目,包括伤口清创费、狂犬疫苗接种费(通常5针,约300-800元)、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严重抓伤时需注射,费用约1000-3000元)、消炎药或止痛药费用等。需注意,医疗费需以正规医院的收费票据为准,非正规机构的支出可能不被支持。

2. 误工费:若因抓伤需请假就医、复查,导致收入减少,可主张误工费。计算方式为“误工天数×日均收入”,需提供单位开具的误工证明(注明请假天数、扣发工资金额)、工资流水(近3个月)或劳动合同等,证明收入损失与受伤的直接关联。

3. 交通费:因就医、复查产生的交通费用(如打车费、公交地铁费),凭票据实报销。若多次就医,可保留每次的交通票据,或按当地一般交通标准主张(如每天20-50元)。

4. 营养费:若医生在病历中注明“需加强营养”(如伤口较深、身体虚弱),可主张营养费,一般按当地生活水平计算(如每天30-50元,结合误工天数),无需额外票据,但需有医嘱支持。

5. 精神损害抚慰金:若抓伤导致明显疤痕(如面部、手部),或造成长期心理阴影(如恐猫、焦虑),可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金额需结合伤害程度、当地经济水平等确定,通常为几百到几千元,需提供疤痕照片、心理评估报告等证据。

总结来说,被店里的猫抓伤后,店家拒绝赔偿时,先固定证据、协商沟通,协商不成可投诉或诉讼,同时明确店家需承担的侵权责任及具体赔偿范围。维权过程中,保留好所有凭证至关重要。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阅读全文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