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法律知识 工伤赔偿 劝退公司不赔偿怎么办

劝退公司不赔偿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7-27 12:30:45 浏览:0 【 字体:

在职场中,不少劳动者可能会遇到被公司“劝退”却拒绝支付赔偿的情况。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状况,很多人会感到手足无措,既担心维权困难,又害怕错失应得的权益。其实,法律早已为劳动者搭建了维权框架,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就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本文将详细解答“劝退公司不赔偿怎么办”,并围绕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助你清晰了解维权路径。

一、劝退公司不赔偿怎么办

当遭遇公司劝退却不赔偿时,劳动者可通过以下步骤依法维权:

1. 立即收集关键证据。需重点留存能证明劳动关系、工资标准及劝退事实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工资流水(需显示公司对公账户发放)、考勤记录、社保缴纳记录、公司出具的劝退通知(书面或邮件)、与HR或负责人的沟通记录(微信、钉钉聊天记录等,注意明确对方身份)。证据是维权的核心,缺失关键证据可能导致主张无法被支持

2. 主动与公司协商并留存沟通记录。可书面或当面要求公司说明劝退理由及赔偿方案,若公司以“个人原因离职”为由诱导签署离职申请,需明确拒绝——此类文件可能被认定为自愿离职,丧失索赔权利。协商时建议全程录音(注意在合法场合,不侵犯他人隐私),若公司口头承诺赔偿,需要求落实为书面协议。

3.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可携带证据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提交书面投诉材料,投诉内容需写明公司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信息、具体违法事实(如无合法理由劝退且不赔偿)及诉求(如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监察部门会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将责令公司限期整改,部分简单案件可通过此途径快速解决。

4. 申请劳动仲裁。这是最主要的维权途径,需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从被劝退或拒绝赔偿之日起算)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同时附上身份证复印件、公司工商信息、证据材料清单及证据原件(仲裁委核对后返还,留存复印件)。仲裁请求需明确,例如“请求裁决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XX元”。仲裁委一般会在45日内审结,案情复杂可延长15日,裁决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二、被公司劝退可以主张哪些赔偿

被公司劝退时,劳动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主张以下赔偿,需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形判断:

1.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2N)。若公司无合法理由(如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不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胜任等法定情形)单方面劝退,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月工资指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若不满12个月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算,不满6个月支付0.5个月工资。例如,工作3年2个月,月均工资1万元,赔偿金为3.5×1万×2=7万元。

2. 未提前通知的代通知金(N+1中的“+1”)。仅在公司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合法解除时适用,即“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能胜任”“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合同无法履行且协商变更不成”,此时公司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的,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若公司属于违法劝退,则无需支付代通知金,直接按2N赔偿。

3. 其他未结权益。包括未支付的工资(如当月工资、未休年假工资——未休年假天数×日工资×200%或300%, depending on是否属于单位安排不休)、加班费差额(需提供考勤记录证明加班事实,工作日加班按1.5倍、休息日2倍、法定假日3倍计算)、未缴纳社保的补缴或赔偿(可向社保部门投诉要求补缴,若因未缴社保导致无法享受待遇,可主张赔偿损失)。

三、劳动仲裁后公司仍不赔偿怎么办

劳动仲裁裁决公司支付赔偿后,若公司在裁决书生效后(双方均未起诉,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15日后生效;一方起诉的,以法院判决为准)仍不履行,劳动者可通过以下方式强制公司执行

1. 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需在裁决书生效后2年内,向公司所在地或主要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同时附上仲裁裁决书、生效证明(仲裁委出具)、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公司工商信息。法院受理后会向公司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在指定期限内履行,若公司仍不配合,将启动强制执行程序。

2. 主动向法院提供公司财产线索。为提高执行效率,劳动者可收集公司的银行账户信息(可通过工资流水获取)、房产地址、车辆信息、办公设备、应收账款等财产线索,提交给执行法院。法院可依法冻结公司银行账户、查封房产车辆、扣押办公设备,并进行拍卖变卖以清偿债务。财产线索越具体,执行成功的可能性越高

3. 申请对公司采取信用惩戒措施。若公司拒不执行且无正当理由,法院可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老赖”名单),限制公司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乘坐高铁、飞机,禁止入住星级酒店、购买不动产等,同时会对公司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倒逼其履行赔偿义务。

4. 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法律责任。若公司有能力执行却通过转移财产、隐匿账户等方式逃避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刑法》第313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劳动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刑事压力促使公司履行赔偿。

面对公司劝退不赔偿的情况,劳动者无需恐慌,只需按“收集证据—协商—投诉—仲裁—执行”的路径逐步推进,即可依法维护权益。需注意,维权过程中要保留好所有书面材料和沟通记录,避免因证据不足影响结果。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阅读全文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